9月M1-M2剪刀差刷新年内低值 资金活化进一步改善
10月15日,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5年9月主要金融数据。9月末,M2同比增长8.4%,M1同比增长7.2%,M1、M2“剪刀差”刷新年内低值。9月新增社融规模为3.5万亿,同比少增0.23万亿,同比增速由上月的8.8%降至8.7%。新增人民币贷款1.3万亿,
10月15日,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5年9月主要金融数据。9月末,M2同比增长8.4%,M1同比增长7.2%,M1、M2“剪刀差”刷新年内低值。9月新增社融规模为3.5万亿,同比少增0.23万亿,同比增速由上月的8.8%降至8.7%。新增人民币贷款1.3万亿,
央行数据显示,2025年前8个月住户存款增加9.77万亿元,人均存款已突破10万元。但活期存款年化利率仅0.3%左右,而实际通胀水平维持在3%上下,攥着存款看似安全,实则每天都在“隐性缩水”。未来6年恰逢“十五五”规划关键期,经济结构深度转型,政策导向与产业趋
我正给她掖被角的手停了一下,回头冲她笑了笑,“嗯,去问问国外汇款的手续,咱们得提前准备好。”
“工资到账先买包”这句话,去年还在小红书热搜上飘红,今年再刷,评论区已经换成“姐妹,你存了几个w?
最近身边人聊得最多的话题,就是“手里的钱越来越不经用”——存款放银行,利息赶不上物价涨;想做点投资,又怕踩坑。之前马云提到过,未来要聚焦“有长期价值、能抗风险”的资产,不是说要靠这个发大财,而是提醒咱们别把钱都攥在手里,得学会合理配置。结合现在的市场情况,未来
2023年咱们居民存款超130万亿,人均存了9万多,看着不少吧?可一年期存款利率连2%都不到,CPI还涨了2.1%。算笔明白账:10万块存银行,一年后利息不够抵通胀,实际购买力反倒少了100块。越来越多人慌了:光靠存钱根本守不住钱,未来5年到底该把钱换成啥,才
有的网友认为,男子就不要再得寸进尺了,跟你同居了两年,你只付出了6万元,可以了,千万别把人给逼急了。
“你不对我坏,就是好人”——越长大越发现,成年人的社交里,“防人之心”早已成了必修课。可人心隔肚皮,那些藏着小心思的人,从不会把“算计”写在脸上。
今年8月底,中国居民在银行的个人存款已经达到了160万亿人民币,但政府或者央行从来没有公布过关于储户存款分布的任何数据。各大上市银行在年报中会披露一些不完整的数据,但在中国,一个人通常会在两三家甚至八九家银行有存款,只有央行才能统计出按人头汇总的数据。我们从各
你有没有发现,现在说“中产”越来越像一种心理状态,而不是工资条上的数字?
那张薄薄的卡片里,没有了我们说好要一起存的三十万,也没有了那间我们从路边摊一点点做到临街旺铺的未来。
光荣退休那天,学校搞了个欢送会,校长把一个烫金的荣誉证书递到我手里,说我是桃李满天下,是学校的宝贵财富。
关键金融指标增速继续高于经济增速,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稳固。央行10月15日披露的数据显示,9月末,社会融资规模存量、广义货币(M2)、人民币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8.7%、8.4%、6.6%。
有人问他,别人100万粉丝就直播带货,全款买房买车,你为何600万粉丝,却还在工地搬砖?
我叫杨明军,今年63岁,在外打拼38年,几十年来勤俭省用,最终手里也攒下了 28万的积蓄。可这随着年龄增长,感觉外面再好都比不上家乡的那种踏实,待得越久,就越想回农村,估计这就是落叶归根的缘故吧。
“怀孕九个月去相亲,还要对方有车有房且不能生”——刷到这条热搜时,长沙凌晨一点半的地铁口正飘着细雨,外卖骑手扎堆给加班人送热卤。
国庆假期刚过,国有大行员工李敏(化名)的办公桌上便压着签好的自愿加班书,“没休一天,就是为了备战四季度冲刺”。这一幕,正是2025年银行业“收官战”的缩影,从国有大行、股份制银行再到县域机构,一场覆盖全行业的“年终冲刺”已然打响。
2025年10月15日,央行公布2025年9月金融数据。2025年9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900亿元,同比少增3000亿元;9月社会融资增量35338亿元,同比少增2297亿元,社融余额同比增速从8月的8.8%降至8.7%;9月M1同比增速从8月的6.0%升至7
前几年,我和闺蜜小雅都在为年底的存款目标发愁——我们月薪差不多,都是8000左右,但她每个月能存下3000,我却总在“月光”边缘徘徊。直到去她家做客,我才发现秘密:她的家里没有多余的杂物,衣柜里的衣服少而精,冰箱里的食材刚够一周消耗,连手机APP都只有必要的几
吉林有个农民,2015年拿了一笔六十万的征地款,没高兴几天,就开始担心亲戚上门借钱,那晚他带着全家开车跑了三百六十公里,跑到敦化市摆早点摊,不跟老家的人来往,电话也不接,钱一露出来,人情就变了样。